第四届中国重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江苏启东成功召开

发布者: 中国重机通讯 发布时间:2024-05-31阅读次数:322

5月26—28日,由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简称: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重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省启东市成功举办。会议以“绿色智造、高端引领、装备换代、走向世界”为主题,围绕重机行业数字赋能、节能降碳、创新升级、新质发展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景晓波,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继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重大技改项目专业总师蒋金水,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超,协会副理事长、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程波,协会副秘书长张艳君、王淼,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投资促进局局长李海江等领导、嘉宾与企业代表近250余人出席会议。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原校长黄庆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校长葛世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战凯,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等领导、专家出席并分享专题报告。

5月27日召开了主研讨会,会议由王继生主持。5月28日召开了冶金矿山与物料搬运专业分研讨会,分别由王继生与王淼主持。

 

景晓波为大会致辞,他首先向各位领导、嘉宾和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介绍了大会主题、内容和愿景。他强调,重型机械行业要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他表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型机械、相关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将其有效地落实转变为发展动力更是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我们要根据方案内容,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特色化等新技术,加快推动重机行业高端、智能、绿色、安全、高效升级,为中国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原校长黄庆学院士在《氢冶金技术发展与氢能利用》报告中指出,氢能是能源革命重要载体,是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联系的重要桥梁。随着国家对“氢冶金”政策的逐渐具体化,结合国家战略布局与行业发展需求,改变碳冶金排放情况,由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化是势在必行的。目前,我国氢冶金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实施应用在钢铁行业,他强调,重型机械行业要高度重视氢冶金技术发展,了解国际形势,提前谋篇布局,聚焦技术转化实施,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校长葛世荣院士做了《矿山机械智能化及输送装备创新——兼谈重型机械数智化》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矿山数量多、开采难度大,智能化是实现安全采矿的重要路径,机器人化是推动连续高效采矿的关键引擎。报告从煤矿机器人化发展历程衍生至地下采矿机器人化装备与露天采矿机器人化装备发展现状,提出了重型机械行业“机器人化”、“低碳化”、“体系化”和“高端化”新四化发展方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做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提升先进产能比重》的报告,从深刻认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精准使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工具三方面对《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及制造业跟进对策》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战略。张占仓表示,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加快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营造宽松、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原始性、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以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做了《加强上下游合作、推动冶金装备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钢铁行业近期运行态势及预判和钢铁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情况。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和重机行业发展始终相辅相成,产业间联动紧密、富有成效。在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钢铁和重机行业的协同协作,共同推动钢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做了《水泥工业未来装备的大型化、节能化、数字化、国际化》报告,报告从装备大型化的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增强市场主导,装备节能化促进减碳降本,装备数字化实现提质增效,装备国际化拓展发展空间四方面介绍了水泥工业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表示,水泥工艺的科技创新和境外市场的拓展依然依赖于重机装备的支撑,水泥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要聚焦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发挥锻造优势,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战凯做了《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矿山行业发展背景、智能开采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典型应用案例。战凯认为,在5G赋能下,未来矿业将呈现出7大技术变革趋势:一是由人机并用向无人开采变革;二是由人工操控向模型驱动变革;三是由单体运行向协同作业变革;四是由粗放浪费向集约低碳变革;五是由独立开发向协同设计变革;六是由主观经验向智能决策变革;七是由产品供应向服务输出变革。

大会邀请了众多行业骨干企业分享创新技术成果与典型发展经验。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姜超做了《高性能构件塑性成形和热处理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的报告,介绍了公司在成形控性技术方面的典型成果与发展经验,为装备制造工艺技术升级换代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重大技改项目专业总师蒋金水做了《精密冷轧带钢装备发展及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带钢冷轧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轧制装备市场竞争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分享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钢铁需求的影响。

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务李骏骋做了《创新与发展——大型铸锻件行业发展之路》的报告,介绍了大型铸锻件行业特征、现状与成绩、发展与挑战。他表示,绿色、高效是大型铸锻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是发展中永恒的主题。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总经理丘铭军做了《冶金重型装备高端化、特色化与国际化发展实践》的报告,报告以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冶金装备发展为案例,分享了冶金装备高端化发展、装备与企业特色化发展以及产品国际化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程波做了《矿山破碎装备技术升级的思考与探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矿山碎磨装备技术发展现状,聚焦矿山碎磨装备关键技术瓶颈,分析了技术升级发展方向与趋势。

 

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风亮做了《大型智能低碳磁电选矿技术与装备》的报告,介绍了大型智能立环高梯度磁选机、电磁浆料高梯度磁选机、低温超导磁选机、XRT系列智能传感分选机、智能光电分选机、提精降渣磁选机、粉矿风力干选机与磁悬浮鼓风机等矿山装备的技术现状与创新发展。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楚迪童做了《气候行动 能源先行——华电助力迈向碳中和》的报告,介绍了氢能发展现状,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主要技术路线,分析了氢能安全保障问题,并介绍了中国华电氢能发展情况与经验。

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瑞杰做了《连续剥离与采掘工艺在国内露天矿的适应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全连续剥离、采矿技术与应用现状,国内露天矿发展对全连续技术的需求,以及焦作科瑞森在突破全连续技术瓶颈的成果。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永刚做了《起重机智能化发展之路》的报告,介绍了智能化起重机的技术基础,分享了起重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创新方向、行业需求与市场规模。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滕旭辉做了《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双轮驱动共促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介绍了物流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报告指出目前物流行业创新力丞待提升,管理理念急需转变,建议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新服务模式。

河南东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明做了《“双碳”背景下起重机械驱-控-传-运创新方案开辟新质生产新赛道》的报告,报告从起重机驱控一体化、传动技术集成化、运维数字化、发展绿色化介绍了东起集团创新发展成果。

大会举办了2023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授牌仪式,协会副理事长唐超宣读了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结果。景晓波为获得认定的八项世界之最成果的企业颁发牌匾。

为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此次大会创新性地设置了20个高校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台,为大学教授与企业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加强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并获得了参会代表的热捧。

大会特邀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投资促进局局长李海江介绍了启东市吕四港投资环境。

大会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吕四港区西港池8、9号码头,吕四港区东港池重装码头,江苏卫华海洋重工有限公司。